登录 |  注册

竹山县“十星级”文明创建30年探究之三: “星”程为何如此辽远

来源: 十堰日报     |    作者:      |     发布日期: 2023-11-30     |     [      ]

——透过“与创新创造相结合”看“十星”凝聚成发展内生动力

记者 马会骏 黄小彦 纪枫波 特约记者 董武 通讯员 党时轩

初冬时节,竹山大地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在产业基地、田间地头、农家户院,勤劳的农民为来年的丰收忙碌着……

麻家渡镇“十星级”文明创建展览馆,一张泛黄的报纸述说着一段历史:1989年7月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《腰缠万贯的“精神乞丐村”》,痛批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怪象,当地村民靠绿松石一夜暴富后,一些人价值追求滑坡,导致村里乌烟瘴气、环境污染严重。

如何走出“精神乞丐”的阴霾?30年前,竹山县启动的“十星级”文明创建,一度被中宣部誉为“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”。“星”程迢迢,“星”路漫漫;美好生活,共同缔造。30年后,记者一行辗转竹山多个乡镇发现,“十星”依旧熠熠生辉。“十星”,已深入竹山社会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,融入“十星级”文明户、村、乡镇创评体系,早已由“软实力”变为“硬动力”,源源不断地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发展内生动力。

借“星”创业——

创“十星”振兴产业

贡韵涵香,香沁心田。在竹山,茶叶是一种延绵千年的乡愁。

初冬,已是红茶加工的尾季,但在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自动化红茶生产线仍是一片忙碌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醇厚醉人的茶香。不久之后,这批红茶将搭乘中欧班列“翻腾”在俄罗斯人的茶杯里。

10年前,了解到竹山盛产生态有机绿茶,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林航决定“另辟蹊径”,将“十星”文化内涵和企业品牌诠释相结合,以“星梦”为公司名称,注册“十星红”商标,投资发展红茶。

“‘十星’文化是竹山的荣耀,也是公司发展的引擎。”林航说,公司借“星”出海,用效益星、惠民星、诚信星、创新星等“十星”诠释品牌文化,陆续开发出“醋茶淡饭”等“十星红”系列茶产品,年出口创汇上千万美元。

“这几年,我们加快推动‘十星’文化融入产业,提升竹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”竹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,“目前,‘十星红’红茶年出口40吨,‘十星红’茶醋畅销华中、华北地区,沛丰粮油公司的‘十星’面、‘十星’油,十星杂粮食品公司的‘十星’系列产品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”

“星”耀草木间,草木亦葳蕤;“星”临山水间,山水亦生辉。竹山是传世神话“女娲补天”地、中国绿松石之乡。记者了解到,全县5000余家绿松石市场主体中,有3000多家做电商,绿松石年销售额约40亿元。在全国“十星级”文明农户创建发源地、全国最大的绿松石交易集散地——卓尔·中国绿松石小镇,竹山电商协会副会长、“十星级个体户”张磊每天都要穿梭在各商铺之间,了解商户销售情况。

“诚信是电商的生命线。”今年36岁的张磊说,“‘十星级’创建中的‘勤劳、诚信’文化内涵,已成为当地‘80后’‘90后’为人处世的信条。”

一路“星”驰,则心向往之。连日采访中记者发现,兴产业创“十星”、创“十星”活产业,“星”似“燃点”,点燃竹山做强产业支撑、汇聚发展动能的激情——

以产业发展为驱动,竹山坚持将产业发展、共同富裕作为“十星”评选标准,设立集体经济空壳村不得创“十星”、不想致富不得评“十星”等硬约束,激励各村成立产业协会,引领茶叶、生猪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。“星”光辉映下,涌现轻工业、绿松石、农产品加工、清洁能源、文旅康养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合伙创业、返乡创业成为新常态,文旅融合、文创结合成为新气象,一批产业工人更是脱颖而出。

据统计,如今7万余竹山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,其中“网红”农民近2万人,每年网销2.5亿元地方特产;全县培植25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,每年文化产值达到9.81亿元。结合“十星”创评内容,竹山开展电商主播、茶叶加工、绿松石雕刻、家政服务、农业机械推广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.2万人次,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,打造“中国淘宝小镇”1个、“淘宝村”2个,“竹山绿松石工艺师”入选湖北省第四批“十大劳务品牌”,成为全省唯一的“中国直播电商百强县”。

“星”火相传——

创“十星”滋养文化

走进擂鼓镇西河村,群山尽染,村文化广场上,伴着《十星闪耀新竹山》的歌声,一只彩船正欢快地舞动,观众笑语不断。与村里热闹的画面不同,“十星级”文明农户师光志的家显得“家徒四壁”:屋内没有沙发、家电,水泥墙上挂满了署名为“无胃画者”的国画作品。

今年66岁的师光志,59岁那年被查出胃癌。耗尽积蓄手术治疗后,师光志依靠喝清汤素粥,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7年来,他清心寡欲、自学书画,情暖留守儿童。每到周末,他都会到村里另一位“大善人”师雄捐建的留守儿童照料中心教孩子们学习书画。

“他省下低保金,购买笔墨纸砚送给孩子;村里建公厕占用他家土地,他主动放弃万余元补偿。”提起师光志,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向继明一脸钦佩,“他的精神境界不同寻常,是我们村真正的‘富翁’!”

宝丰镇龙井村村民张道社的家颇具特色。三层小楼前,奇石、盆景摆放整齐,月季花含苞待放。大石磨上雕刻的“不忘初心”“祖国万岁”“仁义礼智信”,彰显了他的做人品格。

30年来,无论是带领村民外出务工还是返乡承包工程,54岁的张道社始终将“诚信做人”作为信条。近两年,他捐资10多万元改造通组路。路修好后,村民出于感激,在路边镶上“感恩路”三个字。今年7月,多次被评为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的张道社,获评“十堰好人·楷模”。

师光志以书画润蓓蕾,张道社以品行树典范——庸都“星”灿,唤醒春天;“星”火相传,温暖时光。记者深深感受到,竹山35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“十星”以特有的温度和光芒,照亮前行之路。“十星级”社团——稻香诗社则用来自田间地头的“好声音”,勾画出新时代农民美好生活的愿景。

稻香诗社由农民陈欣荣、夏启军和蔡金朝等人自发成立,诗社30余名诗人分布于15个村,平日里忙完农活就聚集在一起创办诗刊、吟诗写作。“稻社撰诗文,传播力量新;化愚成素子,训劣做良民;敬党微躯献,忠国正义伸;修身干好事,惠济四方邻……”7年来,稻香诗社诗人用2000多首诗歌,讴歌新时代,服务新农村,引领新文明……

三十载“星”火相传。如今,“十星级”创建不断释放无与伦比的价值光芒,挂“十星”匾牌、贴“十星”楹联、讲“十星”故事,已成为竹山一大文化习俗。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刘学举、“中国好人”王义富、“全国美德少年”徐航、“荆楚楷模”陆龙武等一大批道德模范的涌现,更为竹山“十星级”创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2020年,竹山荣获“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”金字招牌。

“星”美家园——

创“十星”赋能生态

房前小桥流水,屋后色彩斑斓……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村民刘勇的小院,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。

“以前,我家房前野草长得比人还高,院里鸡屎满地。”憨厚的刘勇抓着脑袋说,“前几年我常年在外务工,妻子一人在家忙里忙外,忽略了环境卫生。”

2018年底,村里组织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评选,刘勇成为村里少数没有得到“人居环境星”的农户,这让他脸上“挂不住”。

2019年,刘勇不再外出务工。夫妻俩花了半个月时间,把屋后的野草割尽,垃圾清走,将闲置地开辟成果园,栽种了300多棵果树。

今年,3亩多果园收获水果1500公斤。尝到“甜头”的刘勇夫妇又在果园套种辣椒、茄子,放养鸡、鹅,形成“林果+蔬菜+养殖”复合生态种养模式。

争得十颗星,荣耀满门庭。今年4月,村里再次组织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评选,终于成为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的刘勇,一有空就把大门口的“十星牌”擦得闪亮。

无独有偶。去年5月,61岁的潘口乡魏沟村村民郭光双从村口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公示栏上看到很多村民是“十星户”,而自己却缺少“人居环境星”。感到脸上无光的他,拉住村干部了解其中的缘由。

“你家露天养猪污染环境,影响了大家……”村干部耐心地解释了半个小时,垂头丧气的郭光双才回家。

1个月后,郭光双自费建成封闭式猪圈、化粪池,并坚持每天清扫、冲洗猪圈。今年4月,魏沟村再次评选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时,为郭光双补上了“人居环境星”。望着门头上亮闪闪的“十颗星”,郭光双高兴得像个孩子。

近年来,竹山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“十星”创建,深入宣传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启动13个垃圾分类试点镇村建设,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,主动参与河流保护、秸秆禁烧、污染防治,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。“爱绿”深入人心,“护绿”变成自觉,“创绿”成为时尚,“十星”文化赋予竹山美丽乡村建设强大动力: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以上标准,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全省前列;累计创成市级以上生态乡村186个,先后创成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湖北省森林城市……

“星”是行而不辍的心声,见证“17次调星灵魂不变”的竹山实践;

“星”是怦然跳动的心力,释放生生不息的能量激活一方土地;

“星”是永远追梦的心程,寄寓竹山45万执着的“追星族”走向美好未来。

“星”光闪耀30年,追“星”圆梦无终点。明日之竹山,“星”光必将更灿烂!

擂鼓镇西河村乡村游吸引众多市民前往。(资料图片)